人才培养方案

 

 许昌信息工程学校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5级)

 

一、概述

为适应智慧化技术普及、文旅消费升级对高星级饭店服务、管理、营销、宾客体验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高星级饭店与康养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等业态融合升级需要,对接饭店行业智慧化(如智能入住系统、AI 客服应用)、个性化(如定制化管家服务、主题场景打造)、品质化(如精细化服务标准、高端餐饮体验)发展的新趋势,精准对接高星级酒店、豪华度假村、高端商务酒店、精品民宿等领域的前厅接待员、客房服务员(含高级管家助理)、餐饮服务员(含宴会服务专员)、酒店营销助理、宾客关系专员、酒店行政助理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高星级饭店行业高质量发展对 “懂服务、会管理、善沟通、能创新” 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及饭店业服务与管理规范编制要求,特制订本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学直接决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依据。本方案落实中职基础性定位,推动多样化发展,是本校中等职业教育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教学的核心依据。学校将结合区域文旅产业布局(如本地高星级酒店集群需求、特色文旅度假项目规划)与自身办学特色(如侧重前厅管理、高端餐饮服务或智慧酒店运营方向),依据本方案进一步细化课程设置(如增设智慧酒店系统操作、高端宴会策划、宾客关系管理等特色课程)、实践安排(如开展酒店顶岗实习、模拟宴会服务、校园实训酒店运营等实践活动)与评价标准,致力于办出专业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为社会输送贴合高星级饭店行业岗位需求的实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产业、文旅事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740104)

三、入学要求

初级中等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者

四、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五、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旅游类(74)

所属专业类

(代码)

旅游类(7401)

对应行业

(代码)

住宿业(66)、餐饮业(67)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前厅服务员(4-03-01-01)客房服务员(4-03-01-02)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

职业类证书

餐饮服务管理(1+X初级)、前厅运营与管理(1+X初级)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具备高星级酒店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接待、销售服务等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酒店餐饮、客房、前厅、康乐、销售等部门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七、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筑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通用技术技能基础,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 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具有酒店接待、礼仪、心理、安全、食品营养与卫生等基本能力;

6)具有高星级酒店餐饮、客房、前厅、康乐等部门服务和销售的能力;

7)具有安全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设备及智能设备的能力;

8)具有处理酒店服务运营与基层管理中的一般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9)具有办公软件应用和酒店领域数字化操作、处理与服务的初步能力;

10)具有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质量规范意识;

11)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 

12)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4)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5)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程。

1、语文

课程目标: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与文化素养,使其能在职业场景和日常生活中准确、流畅地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沟通交流,为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涵盖现代文阅读,涉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古代诗文学习,领略经典诗词与文言文魅力,积累文言词汇与语法知识;写作训练包含各类实用文体,如书信、通知、总结等,以及文学创作,锻炼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板块,通过演讲、辩论、职场沟通模拟等活动,增强口头表达与交流技巧。

2、数学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数据处理、空间想象、分析与解决问题及数学思维等能力,助力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科学态度,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

主要内容:基础模块有集合、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等,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职业模块依据专业需求选择,如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复数及其应用等,紧密联系专业实际;拓展模块则进一步深化知识,如三角公式及应用等,满足学生继续学习需要

3、英语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职业场景中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借助英语获取专业信息、进行国际交流合作,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做好准备。

主要内容:日常英语学习包括基础词汇、语法、句型,通过对话、短文阅读等训练听说读写基础能力;职业英语部分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学习专业英语词汇、行业常用语、职场英语文书写作,如商务英语中的合同、邮件撰写,旅游英语中的景点介绍、客户接待用语等;跨文化交际板块介绍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提升文化理解与交际能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主要内容:系统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布局与实践路径

5、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提升心理适应能力与抗挫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树立正确职业理想与择业观,提高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

主要内容:心理健康部分涉及青春期心理特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心理、压力应对、心理健康维护等知识与技能;职业生涯板块包括自我探索(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职业环境分析(行业、职业发展趋势)、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与实施、就业准备与创业基础等

6、哲学与人生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运用哲学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人生问题,提高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悟人生真谛,明确人生方向,提升人生境界。

主要内容:学习哲学基本原理,如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关系)、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观点)、认识论(实践与认识关系)等;探讨人生哲学问题,包括人生本质、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人生道路上的矛盾与选择等,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7、职业道德与法治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使学生理解职业道德规范内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增强法治观念,掌握与职业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维护自身与他人合法权益,成为有道德、守法纪的职业人。

主要内容:职业道德方面讲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结合不同职业案例分析职业道德践行;法治部分介绍宪法基础知识、与职业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以及法律程序与维权途径

8、中国历史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历史角度分析问题,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以史为鉴,服务当下与未来。

主要内容:涵盖古代史,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明清时期,介绍朝代更迭、政治制度演变、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近代史讲述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历程,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现代史围绕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展开

9、世界历史

课程目标: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使其知晓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掌握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与国际关系演变,培养全球意识与国际理解能力,增进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提升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素养。

主要内容:古代世界历史介绍古代亚非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近代史讲述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形成等;现代史涵盖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格局变化(冷战、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科技文化发展等内容

10、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运动爱好与专长,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塑造健全人格,强健体魄,提升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体育素养。

主要内容:基础模块含体能训练,如耐力、力量、速度练习,以及健康教育专题,涵盖疾病预防、营养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等知识;拓展模块有多种运动项目,如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田径(跑、跳、投)、体操、武术等,学生可选择感兴趣项目深入学习技能战术;还包括课外体育锻炼、竞赛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竞争意识与体育精神

11、劳动教育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使其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和方法,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职业道德,提升劳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观念,为未来职业劳动和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劳动基础知识包括劳动发展史、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安全知识等;日常生活劳动技能训练,如家务劳动(烹饪、整理收纳、清洁等);生产劳动实践,结合专业特色参与校内外生产实训,如机械加工、农产品种植、服务行业实操等;公益劳动活动,如社区服务、校园环境维护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学习劳动模范事迹,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12、国家安全教育

课程目标: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树立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提升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

主要内容:总体国家安全观概述,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领域的安全知识;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常见国家安全风险案例分析,如网络泄密、恐怖主义、经济渗透等;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技能,如识别安全隐患、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途径等;同时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如讲座、演练、知识竞赛等。

13、普通话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标准普通话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提高普通话听说能力,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纠正方言发音问题,提升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流畅性,增强学生在职业和社会交往中的语言竞争力。

主要内容:普通话语音学习,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与训练;语调训练,掌握普通话语句的轻重音、节奏、语气等;词汇语法规范学习,区分普通话与方言词汇语法差异;口语表达训练,通过朗读、朗诵、说话练习等提升实际交流中的普通话运用能力

14、艺术鉴赏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敏锐的鉴赏力,使其能够深入理解不同风格、时期美术作品的内涵与价值;掌握基础美术创作技能,提升审美素养与艺术感知力,激发创新思维与艺术表现力;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与专业学习,理解美术在文化传承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美术鉴赏基础知识,阐释美术的概念、范畴及特性;中国美术鉴赏:中国绘画鉴赏方面,梳理中国绘画发展脉络;西方美术鉴赏:西方传统绘画鉴赏,分析各时期绘画的风格特点、题材变化、艺术流派发展及对后世影响;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简单的设计实践

15、酒店服务心理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酒店宾客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不同类型宾客(商务客、游客、家庭客)的需求特点(如尊重需求、安全需求、便利需求)。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洞察宾客情绪,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投诉处理方法,提升服务的针对性与满意度,培养同理心与职业素养。

主要内容:讲解心理学基本概念(感知、情绪、动机)在酒店服务中的体现;分析宾客在入住、用餐、消费等环节的心理期待(如快捷、舒适、被重视);学习服务中的沟通技巧(倾听、共情、回应),如何化解宾客不满(道歉、补偿、解决问题);结合案例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宾客的心理差异及应对策略。

16、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 等)进行文档处理、数据统计与演示文稿制作,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和规范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后续专业学习、职业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处理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领域,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学习 Word 的基本操作,掌握 Excel 的基本操作,学习 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安全相关知识。

(二)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需要前置学习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成的课程,是为专业核心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的基础课程。

1、旅游基础常识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旅游业的整体框架,理解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各环节关联,掌握国内外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逻辑及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能独立解读常规旅游线路,明确酒店在旅游产业链中的角色与价值,为后续专业学习构建基础认知,内容贴合中职生具象化学习需求,注重实用性与关联性。

主要内容:涵盖旅游的核心定义、发展阶段及不同分类方式,详细介绍世界及中国著名旅游景区的区位、特色与文化背景;系统讲解航空、铁路、公路等旅游交通的票务规则与行李规定;解析旅行社的运作模式及与酒店的合作流程,辅以大量景区图片、交通流程图和真实旅游线路案例,增强学习直观性。

2、旅游政策与法规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熟悉旅游行业现行的核心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树立依法服务和经营的意识,能够识别酒店服务中常见的法律风险点,如合同纠纷、消费者权益争议等。掌握基础的维权与合规处理方法,理解政策法规对旅游市场规范的作用,培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内容聚焦应用场景。

主要内容:重点讲解《旅游法》中关于旅游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的具体条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酒店服务中的适用情形;介绍旅游合同的订立、履行与违约责任,酒店行业的安全管理规范;分析旅游投诉的处理流程与法律依据,结合 “游客住店纠纷”“服务违约赔偿” 等真实案例,解读法规条款的实际应用。

3、酒店服务礼仪

课程目标:使学生系统掌握酒店服务各场景下的礼仪规范,包括仪容仪表的职业标准、肢体语言的表达技巧及沟通互动的礼貌准则。能在接待、服务、送别等环节展现专业素养,根据宾客身份与场景灵活调整礼仪方式,提升服务的亲和力与专业性,通过反复实践形成职业习惯。

主要内容:详解职业妆容的打造要点(如淡妆标准、发型规范),站姿、走姿、蹲姿等基础体态训练;深入学习问候语的选择、称呼的礼仪禁忌、电话沟通的规范话术;针对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宴请等场景,模拟练习迎宾、引导、点餐、处理问询等礼仪流程,强调细节如眼神交流、手势幅度等。

4、形体课

课程目标: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改善学生的不良体态(如含胸、驼背),提升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与控制力,塑造挺拔优雅的身形。使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能自然展现自信得体的姿态,如指引、递送物品等动作规范美观,同时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主要内容:包含基础形体评估与矫正训练(如靠墙站、颈部拉伸),协调性练习(如步伐变换、肢体配合),服务姿态专项训练(如标准站姿、指引手势、躬身问候的角度);融入简单的舞蹈片段(如华尔兹基础步)提升韵律感,结合酒店服务场景设计动作组合,如 “迎宾 — 引导 — 送别” 连贯姿态练习。

(三)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是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主干课程。

1、西式面点技术

课程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西式面点制作的基础理论与核心技能,理解面粉、酵母、油脂等原料的特性及配比原理,能独立操作搅拌、发酵、成型、烘烤等关键工序。可完成曲奇、吐司、蛋挞、披萨等 10 余种常见品类的制作,了解西式面点的成本核算基础,具备初步的创新意识。

主要内容:系统学习原料的分类与筛选(如高筋粉与低筋粉的区别),常用工具(烤箱、打蛋器)的使用与维护;详细讲解基础面团的调制(如酥性面团、发酵面团),馅料的制作(如卡仕达酱、水果馅);分步骤实操饼干类、面包类、挞派类、烘焙小食的制作,强调温度控制、时间把握等关键技巧。

2、插花艺术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理论与实操技能,能准确识别常见花材(如玫瑰、百合、尤加利)并了解其寓意与养护方法。掌握对称式、不对称式等基础构图原则,可独立完成三角形、扇形、圆形等 5 种以上基本造型的插花作品,能根据酒店不同场景(前台、宴会厅、客房)需求设计简单装饰花艺。

主要内容:学习花材的分类(鲜花、干花、叶材)与选购要点,花器的选择与搭配;详解插花的色彩搭配原理(如邻近色、对比色运用),基本技法(如剪枝、固定、层次搭配);结合酒店实际,练习前台欢迎花束、客房桌花、宴会桌花的制作,分析不同季节花材的应用技巧。

3、裱花蛋糕制作

课程目标:使学生扎实掌握裱花蛋糕的全套制作技能,能独立完成戚风蛋糕胚的烤制,熟练进行植脂奶油 / 动物奶油的打发、调色与稳定控制。掌握抹面(平面、弧形)、花边(贝壳边、绳边)、基础花卉(玫瑰、康乃馨)及卡通图案的裱制技巧,可制作生日蛋糕、庆典蛋糕等基础品类,注重成品的美观与口感平衡。

主要内容:深入学习蛋糕胚原料配比与烤制技巧(如温度、时间对口感的影响);奶油的特性与打发关键(如温度控制、打发程度判断);裱花工具(裱花袋、不同型号裱花嘴)的使用;分阶段练习抹面、基础花边、花卉造型,最终完成完整裱花蛋糕制作。

4、食品营养与卫生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系统了解食品营养的基本原理,掌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功能及食物来源,能分析常见食材的营养价值。同时熟悉酒店食品卫生的核心要求,包括原料采购、储存、加工、餐具消毒等环节的规范,具备识别卫生隐患的能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主要内容:讲解人体必需营养素的需求标准,不同人群(如儿童、老人)的营养需求差异;分析酒店常见食材(肉类、蔬果、谷物)的营养成分;详细介绍食品卫生法规,个人卫生(洗手、着装)、操作卫生(生熟分开)、环境消毒的具体要求;结合 “食物中毒案例” 分析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5、酒店管理基础

课程目标:让学生全面认识酒店的业态与运营体系,了解不同类型(商务、度假)、不同星级酒店的特点,掌握酒店组织结构(如直线职能制)及各部门(前厅、客房、餐饮、行政)的职责与协作关系。理解酒店管理的核心要素(服务质量、安全、营销),形成对酒店运营的整体认知。

主要内容:介绍酒店的起源与发展趋势,星级评定标准;详解前厅部(预订、接待)、客房部(清洁、客衣)、餐饮部(点餐、后厨)等一线部门的工作流程;分析人力资源、财务、市场营销等后勤部门的基本职能;讲解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如宾客满意度)、安全管理的基础概念。

6、形象设计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酒店服务人员职业形象设计的系统知识,能根据自身特点与岗位需求打造得体的仪容(妆容、发型)、仪表(制服搭配、饰品选择)与仪态。理解职业形象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提升个人气质与自信,在服务中展现专业、亲和的形象。

主要内容:学习职业妆容的打造步骤(底妆、眼妆、唇妆),不同性别、岗位的妆容特点;讲解发型的整理规范(如女士盘发、男士短发);分析酒店制服的穿着要求(挺括、整洁),鞋袜、工牌等配饰的搭配;结合服务场景,练习与形象匹配的得体举止。

7、餐饮服务与管理

课程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餐饮服务的全流程技能,包括餐前准备(摆台、备餐)、餐中服务(迎宾、点餐、上菜、酒水服务)、餐后收尾(结账、撤台)等环节的规范操作。同时了解餐饮部门的基础管理知识,如菜单设计原则、成本控制方法、人员排班技巧,能应对常见的宾客需求与投诉。

主要内容:详解中西式摆台的标准(餐具摆放位置、间距),不同类型宴会(婚宴、商务宴)的摆台差异;学习点餐技巧(推荐菜品、搭配酒水),上菜顺序与规范(如报菜名、撤换餐具);介绍餐饮部的组织结构(前厅服务组、后厨制作组),菜单的构成(冷菜、热菜、甜品)与定价基础,服务质量的监控方法。

8、前厅服务与管理

课程目标:让学生扎实掌握前厅部核心服务技能,能独立完成预订(电话、网络)、入住登记(信息核对、房卡制作)、问询服务(指引、信息提供)、行李服务(寄存、运送)、退房结算等全流程操作。了解前厅部的运营管理要点,如客情预测、房态控制,能处理简单的宾客投诉与突发情况。

主要内容:学习预订系统的操作,不同房型(单人间、套房)的特点与销售技巧;详解入住登记的步骤(证件查验、信息录入),房价解释与押金收取规范;练习行李服务的标准动作(提拿、搬运);讲解退房流程(账单核对、发票开具);介绍前厅与客房、财务部门的协作机制,常见问题(如房态不符)的处理方法。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其中实习实训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1、实训 

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会议服务、康乐服务、酒店产品数字化营销等实训。

2、实习 

在高星级酒店、国际品牌酒店、度假村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学校已建立稳定、够用的实习基地,选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人员,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相关专业岗位实习标准要求,组织开展专业对口实习,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管理和考核。

(五)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岗位实习按每周30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为3312学时,18学时折算1学分。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记1学分/周。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分配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总学时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试

考查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20周
(18周教学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6周校内教学)

18周

公共基础课

必修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36

36

 

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

36

36

 

 

2

 

 

 

 

 

3

哲学与人生

2

36

36

 

 

 

2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2

36

36

 

 

 

 

 

2

 

 

5

语文

21

378

378

 

4

4

4

4

4

4

 

6

数学

16

288

288

 

3

3

3

3

3

3

 

7

英语

16

288

288

 

3

3

3

3

3

3

 

8

体育与健康

11

198

38

160

2

2

2

2

2

2

 

9

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

2

36

18

18

2

 

 

 

 

 

 

10

公共艺术(艺术鉴赏)

2

36

36

 

1

1

 

 

 

 

 

11

中国历史

2

36

36

 

1

1

 

 

 

 

 

12

世界历史

2

36

36

 

 

 

 

 

2

 

 

13

劳动教育

2

36

18

18

 

 

2

 

 

 

 

限选课

14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36

18

18

 

 

 

6

 

 

 

15

酒店服务心理

2

36

36

 

 

2

 

 

 

 

 

16

普通话

2

36

18

18

 

 

2

 

 

 

 

17

国家安全教育

2

36

36

 

 

 

 

 

2

 

 

小计

90

1620

1388

232

18

18

18

18

18

12

 

 

专业基础课

18

旅游基础常识

9

162

27

135

4

 

 

3

 

4

 

19

旅游政策与法规

9

162

27

135

 

4

 

3

 

4

 

20

酒店服务礼仪

4

72

9

63

 

 

4

 

 

 

 

21

形体课

4

72

9

63

 

 

 

 

4

 

 

小计

26

468

72

396

4

4

4

6

4

8

 

 

专业核心课

22

西式面点技术

4

72

9

63

4

 

 

 

 

 

 

23

插花艺术

4

72

9

63

4

 

 

 

 

 

 

24

裱花蛋糕制作

4

72

9

63

 

4

 

 

 

 

 

25

食品营养与卫生

4

72

9

63

 

4

 

 

 

 

 

26

酒店管理基础

10

180

54

126

 

 

4

3

 

5

 

27

形象设计

4

72

9

63

 

 

4

 

 

 

 

28

餐饮服务与管理

10

180

54

126

 

 

 

3

4

5

 

29

前厅服务与管理

4

72

9

63

 

 

 

 

4

 

 

小计

44

792

162

630

8

8

8

6

8

10

 

 

集中实践教学

28

入学教育

2

36

18

18

2w

 

 

 

 

 

 

29

军训国防教育

2

36

18

18

2w

 

 

 

 

 

 

30

顶岗实习

20

360

 

360

 

 

 

12w

 

 

 

小计

24

432

36

396

0

0

0

0

0

0

 

 

合计

184

3312

1658

1654

30

30

30

30

30

30

 

 

 

九、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 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一)队伍结构

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任教师队伍,数量、学历和职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0∶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不低于50%。

聘用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了解国内外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批发业、零售业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具有组织开展专业建设、教科研工作和企业服务的能力,在本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得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

(二)能力要求

1、专任教师

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具有相关专业学历;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生产性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2、兼任教师

主要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中聘任,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根据需要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并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制定针对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三)教师团队

序号

教师姓名

学历

职称

资格证书

是否“双师型”教师

1

徐青磊

本科

高级

中式烹调师二级技师资格证书

高级中餐服务员资格证书

高级营销师资格证书

2

周苗苗

本科

中级

商务秘书证、商务英语证、导游证、高级茶艺师证、(二级)互联网营销师、(三级)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高级电子商务师

3

周琳

本科

高级

西式面点师

4

叶惠玲

本科

高级

高级公共营养师、国际服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裁判员、首旅集团1+x餐饮服务管理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培训讲师&考评员

5

董蒙蒙

本科

中级

导游专业指导教师

 

十、教学条件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一)专业教室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配备黑板、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互联网接入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按照规定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二)校内实训基地

按照“通用性与专业性结合”原则,学校已经建设满足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校内实训基地,且基地符合安全规范,配备必要的实训设备、工具、耗材及安全防护设施,建立设备台账和使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实训教学正常开展。

序号

名称

设备清单

1

烘焙实训室

烤箱、冰柜、操作台、刮刀、搅拌器等

2

餐饮实训室

中餐桌、餐椅、餐盘、刀叉等

(三)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重点产业和行业企业,建设多元化校外实训基地,覆盖各专业对应的主要岗位(群)。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学生实践教学、教师实践锻炼、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职责,为学生提供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岗位,实现 “教学与生产实践”无缝衔接。

序号

基地

合作企业

1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实习基地1

温州锦绣酒店投资有限公司喜来登酒店

2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实习基地2

台州铭竣酒店有限公司仙居分公司

(四)教学资源

1、教材资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行业优质教材及获奖教材,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与修订,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学校教学实际开发校本教材(需经专家评审通过)。建立教材选用、审核、评价机制,确保教材内容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

2、数字资源:建设涵盖各学科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包括在线课程、微课、教学视频、虚拟仿真资源、试题库等,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求。依托学校官网、教学平台等载体,开放优质数字资源,供师生随时查阅、学习。

3、图书与信息资源:学校图书馆需配备充足的图书、期刊、报纸及电子文献,涵盖文化基础、职业技能、行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为师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和研究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与其他院校、行业企业图书馆开展合作,拓展资源获取渠道。

十一、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

(一)质量保障

1、教学方法

1)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合:以学生为中心,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 “做中学、学中做”。根据不同课程特点,灵活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竞赛驱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软件、教学APP等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文、音像、虚拟场景等形式直观呈现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推动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等建设,为个性化学习、互动式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3)课内外协同育人: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课内聚焦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课外通过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延伸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推行“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2、教学评价

1)多元化评价主体:构建 “学校、企业、社会” 协同的评价体系,校内评价以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侧重知识掌握与技能达成;企业评价融入实习实训环节,侧重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素养;社会评价通过行业认证、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衡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2)多样化评价方式:打破 “期末一张卷” 的单一评价模式,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涵盖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小组任务、实践操作等;终结性评价根据课程类型采用技能考核、项目展示、案例分析、资格认证等形式。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3)评价结果应用: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定期分析评价数据,针对性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模式。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学生评优评先、专业建设调整等挂钩,形成 “评价 — 改进 — 提升” 的闭环管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3、质量管理

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涵盖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执行、实训教学管理、实习考核评价等全流程制度。定期开展教学检查、专项评估(如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确保教学活动规范有序。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制定涵盖学习、生活、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2)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选拔熟悉职业教育规律、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教学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选聘政治素质高、关爱学生、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和生活关怀。培育学生骨干队伍,发挥学生会、班干部、团组织的自主管理作用,形成 “教师引导 + 学生自治” 的管理格局。

3)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家校社” 协同育人体系,建立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家访、线上沟通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形成教育合力。加强与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的合作,定期召开人才培养研讨会,根据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调整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

4)持续改进:建立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全面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畅通师生反馈渠道,通过意见箱、座谈会、线上平台等收集师生建议,及时回应合理诉求。定期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和行业规范,动态优化实施保障措施,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二)毕业要求

1.具有学校学籍的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达到以下毕业条件且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经考核合格的,准予毕业,发放毕业证。

1课程考核: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校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含军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成绩为合格以上,获得相应学分;

2)技能考核:熟练掌握本专业实践技能,并通过技能考核;

3)素质考核:完成学校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4)体能考核: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质能力测试,并考核合格。

2.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可以沿着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方向继续专、本科学习深造。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滨河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东300米路南

          招生电话:0374-5151889    0374-5600667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7426号-1

          版权所有:许昌信息工程学校(原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专)

  • 微信公众号

  • 抖音账号

  • 快手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