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提升全体教职工应对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急救意识和实操技能,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2025年9月27日,许昌信息工程学校组织开展了校园急救知识专题培训,全体教职工参与培训,共同学习急救技能,为校园安全增添坚实保障。
本次培训聚焦校园场景中常见的急救需求,邀请具有急救经验的老师进行讲述,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兼具理论性与实操性,主要围绕以下三大核心模块展开,确保教职工能学懂、学会、会用。
一、心肺复苏术:掌握 “生命重启” 技能
心肺复苏术(CPR)是挽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生命的重要急救手段。在校园场景中,无论是师生突发疾病还是意外事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都可能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培训中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操作原理、适用场景、判断标准(意识、呼吸、脉搏)以及操作流程(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核心内容,通过 PPT 演示、视频讲解等方式,让老师们清晰掌握每一个关键步骤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在现场模拟实操环节,培训现场摆放了专业的心肺复苏模拟人,学校老师们积极踊跃上前实操练习。
二、海姆立克急救法:破解 “气道梗阻”
气道梗阻是校园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尤其在食堂就餐、课间零食等场景中,一旦发生异物卡喉,黄金救援时间极短。
本次培训详细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适用人群(成人、儿童、婴儿)及不同场景下的操作方法,通过图文结合、现场示范的方式,让老师们直观了解腹部冲击的位置、力度和节奏。
三、校园常见突发疾病:明确应急处置
此次培训中结合校园中常见的突发疾病(如烧烫伤、蜂蛰伤、功能性胸闷、呼吸性碱中毒等),逐一讲解了各类突发疾病的典型症状、风险危害及应急处置流程,重点强调了 “先判断、再呼救、后处置” 的原则,明确了不同场景下的分工协作(如专人拨打急救电话、专人现场看护、专人维持秩序等)。
针对不同疾病的处置要点进行更为细致指导:
(一)烧烫伤:牢记 “冲、脱、泡、盖、送” 五步法
校园内实验室操作、食堂取餐、热水间接水、冬季取暖设备使用等场景,均可能引发烧烫伤。讲师明确烧烫伤处置需遵循 “五步法”:第一步 “冲”,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快速降温以减轻热力损伤,严禁用冰水或热水冲洗;第二步 “脱”,待降温后,小心脱去烫伤部位覆盖的衣物,若衣物与皮肤粘连,不可强行撕扯,需用剪刀剪开周围衣物留存粘连部分;第三步 “泡”,将烫伤部位(如手足)浸泡在冷水中15分钟(面积较大、特殊部位如面部、会阴部可省略浸泡,持续用冷水湿敷);第四步 “盖”,用无菌纱布或干净、透气的毛巾轻轻覆盖伤口,避免使用创可贴、棉签或涂抹牙膏、酱油、碘伏等,防止伤口感染或影响医生后续处理;第五步 “送”,若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程度较深(出现水泡、皮肤破损、焦痂)或涉及面部、眼睛、关节、会阴部等特殊部位,需立即送往医院专业治疗,途中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挤压。
(二)蜂蛰伤:区分类型,科学处理
校园绿化区、花丛、树木周边易发生蜂蛰伤,不同蜂类(蜜蜂、马蜂)蛰伤处置方式存在差异。需先通过蜂类外观判断类型:蜜蜂蛰人后尾刺易残留皮肤,马蜂蛰伤通常无残留尾刺但毒性更强。处置时,首先需帮助伤者远离蜂群,避免再次被蛰;若为蜜蜂蛰伤,可用镊子或针尖轻轻挑出残留尾刺(避免挤压毒囊,防止更多毒液注入);随后用肥皂水等弱碱性溶液冲洗伤口(马蜂蛰伤可用食醋等弱酸性溶液冲洗),中和毒液;若蛰伤部位红肿瘙痒,可冷敷缓解症状,严禁抓挠以防皮肤破损感染。同时需密切观察伤者状态,若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或蛰伤部位在头部、颈部、四肢末端等关键位置,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治疗。
(三)功能性胸闷:放松疏导,排除风险
校园内学生因学业压力、情绪紧张、剧烈运动后呼吸不当,或老师因工作繁忙、情绪焦虑等,均可能引发功能性胸闷,表现为短暂的胸部憋闷、呼吸不畅,无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加重等严重症状,且休息后可缓解。讲师强调,处置此类情况需先安抚伤者情绪,引导其转移至安静、通风的环境,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同时指导伤者调整呼吸节奏,采用 “深吸气 4 秒、屏息 2 秒、缓慢呼气 6 秒” 的腹式呼吸法,逐步缓解胸闷症状。若休息 5-10 分钟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胸痛加剧、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需立即联系校医或拨打急救电话,排除心脏、肺部等器质性疾病风险。
(四)呼吸性碱中毒:改善通气,快速缓解
校园内学生考试前过度紧张、剧烈哭闹,或突发情绪激动、快速呼吸等,易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常见症状为手脚麻木、头晕、视物模糊、肢体抽搐、胸闷乏力等。讲师指出,处置核心是帮助伤者减少二氧化碳流失,恢复体内酸碱平衡:首先引导伤者放松情绪,用报纸、口罩(无呼吸阀)或双手围成 “罩状” 覆盖口鼻,形成密闭空间,让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吸入,增加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同时指导伤者放缓呼吸频率,采用 “慢吸慢呼” 的方式,避免快速深呼吸或过度通气。若症状较轻,通常 5-10 分钟后可缓解;若出现抽搐持续、意识模糊、症状反复等情况,需及时送医,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此次校园急救知识培训,不仅让全体教职工系统掌握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及校园常见突发疾病、意外损伤的应急处置技能,更强化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施救” 的意识,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许昌信息工程学校将继续围绕校园安全工作重点,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师生的安全素养和应急能力,切实守护每一位师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滨河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东300米路南
招生电话:0374-5151889 0374-5600667
版权所有:许昌信息工程学校(原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专)
微信公众号
抖音账号
快手账号